改革開放三十年系列·中國新面貌1-7集(只能電腦播放)
碟片編號:STU524
碟片數量:1片
銷售價格:80
瀏覽次數:33264
軟體簡介:
改革開放三十年系列·中國新面貌1-7集電腦播放
【內容簡介】:
1978年,是中國近代發展史上重要的一年,它標誌著新中國告別階級鬥爭,展開日後現代
化建設及對外開放的裏程碑。
三十年來,經濟高速發展,我們看到的除了是一連串數字化的驕人成就之外,背後還有許
多「人」的故事﹕多少農民離鄉別井,進城工作,但他們付出的多,收穫的少﹔一孩政策
之下,父母和子女各有各的擔憂,一言難盡﹔工廠林立,為地方帶來了高稅收,也為地方
帶來嚴重的汙染,身受其害的居民哭訴著他們的遭遇…
2008年,中國推行改革開放三十年了,要把它的成績總括成為一言兩語,談何容易﹔倒不
如近距離地觀看一些人、一些事,拼湊出來的中國新面貌,可能更為真實、更為動人。
節目於二OO八年七月五日起,逢星期六晚上七時零五分,無?電視翡翠台播映
第一集﹕邊緣上的群體
民工群體一直在中國的改革開發經濟發展做著默默地貢獻,見證了中國的歷史變遷和發展歷
程。時下,廣東珠江三角洲打工農民“民工荒”的回流現象引人注目。進城農民在都市闖蕩一
番後,緣何又回歸故土,箇中原委,發人深省。邊緣上的群體個案通過兩個人物在沿海地區
謀生打拼然後回歸家鄉的真實寫照來透視出中國改革開發30年民工這個社會邊緣群體的就業
問題以及變化。
第二集﹕入贅女婿
舊中國社會,男尊女卑,女性出嫁從夫,下一代要跟隨父姓。可是,時移世易,曾被視為封
建習俗的入贅婚姻,卻在中國靜靜起革命。
位於浙江省的一些富裕城市,「一孩政策」令獨生女家庭有「繼後香燈」的需要﹔外省來的
男士為投靠好歸宿,自薦為入贅女婿。往日或有比武招親,今日,「入贅婚姻介紹所」是一
門不錯的生意。
入贅本來就是各為其主﹕女的希望有自家姓的孩子﹔男的希望安居樂業、從此無憂。封建時
代,入贅女婿難免遭人白眼;不過,在鼓吹男女平等的新中國社會,男人大丈夫「嫁」作人
夫,入贅成婿,是生活無憂還是暗自無奈?
第三集﹕摩梭也瘋狂
在四川鹽源縣瀘沽湖鎮所屬的達祖村,有一個叫桑楚的摩梭青年。在桑楚的小時候,家中的
生活貧困,這種情況一直到桑楚家在2000年開設了家庭旅館“格桑園”之後才有了改善。
瀘沽湖邊摩梭人的生活在新世紀裏被捲進了經濟改革的浪潮,曾經出去闖蕩的桑楚在2007年
國慶黃金周前回到了家鄉,和許多族人們一樣,開始為家庭旅館在黃金週期間的生意而忙碌,
往日平靜的瀘沽湖因遊客們在長假期的蜂擁而至變得喧囂異常。
族人們在忙著招攬和服務遊客,桑楚的父親在期待著有見識的兒子可以幫助家庭早一天還完低
息貸款,而桑楚雖然表面上也為家庭旅館盡心盡力,但卻在心裏盤算著自己不顧家人反對、再
次出外尋求機會,成為一個電視明星的夢……
第四集﹕還我青山綠水
改革開放三十年,工業發展帶來經濟繁榮,也帶來可怕的汙染。工業廢水排放到河中,遺害甚
深,令浙江杭州塢裏村的村民一個又一個患上癌症,只有初中程度的村民韋東英把死去的個案
一一記錄,寫成為「死亡筆記」…
張長建是福建屏南縣溪坪村的赤腳醫生,眼見癌症病人越來愈多,但地方政府卻愛理不理,於
是與一千七百多名村民聯署打官司,控告附近的化工廠。結果,官司成功,但他感到自己成為
地方政府的眼中釘…
從兩條癌症村的困境,反映目前中國水汙染對老百姓造成的禍害。中國過去三十年經濟改革,
過份強調發展要「快」,今日,應是醒覺要「好」。
第五集﹕衣錦還鄉
廣西柳州一群廣告人,越來越對城市菜市場裏的東西失去興趣,因為當中大量使用了農藥及化
肥。他們為找尋逐漸失落的鄉土美食而走進農村,與農夫相遇相交,發現浪漫鄉土情懷的表象
下,卻是三十年改革帶來城鄉高度經濟落差的殘酷現實。
原本只是三五知己在假日的鄉郊活動,卻逐漸演變為「城鄉互動,反哺農村」的消費者運動,農
田裏、豬圈內、鄉屋中、餐桌上…一班廣告人繼續發揮其無限創意,與農夫一起反思對發展與生
活追求的定義,不知不覺間,竟與農民並肩走在新農村建設的路上。他們希望憑著有機耕種,讓
農民增加收入之餘,城市人也可以吃到健康美食,相得益彰。
繁華城市標誌著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的成就,然而,背後卻是農村不斷作出支援和犧牲。往後,城
市能否反哺農村呢?這或許是下一個三十年的故事。
第六集﹕都市僧人
每天早上五點,當安遠路附近的居民還在沉睡,上海玉佛禪寺的十幾名“僧人大學生”就已和其他
住寺僧人一樣,開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在完成了早課和過堂之後,“僧人們”便準時踏上早已等
候在齋堂區門外的“校車”,到外面的世界裏去“上大學”。
原來,玉佛寺一直推行一種“人間佛教”,即講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
玉佛寺選派僧人學外語、學MBA,還努力為佛教包括僧人生活帶來各種新面貌,不僅主動參與和組
織社會活動,甚至也不避諱一些商業化的行為。
第七集﹕拆遷.悲歌
摩天大廈、嶄新的建築為中國換上了新裝,象徵著國家經濟急速發展,大國崛起。然而,在繁華
背後,卻上映著一幕又一幕家園被推倒了的影像。
張薇原本住在北京鮮魚口地區,該區屬於文物保護區。兩年前,政府以興建新路為由強拆她的家,
促使張薇踏上信訪的路,誓要指證政府違反《文物保護法》而非法拆遷。可惜,法庭刻意拖延開
庭,警方又阻撓上訪,申訴的路崎嶇得很。
八月六日,奧運開幕前兩天,張薇被公安拘押,以涉嫌擾亂社會秩序為由拘留三十天。
中國的司法不獨立,令非法拆遷的維權路更難走。
青島錯埠嶺村原有三百多戶,區政府非法拆遷,至今只拆剩於大姐一戶。為了堅持,她過著無水無
電的生活一年多了,期待法院作出二審的判決。有怨無處訴之下,村民於建利在網上舉報貪官汙吏
的罪行,最終被控誹謗罪入獄。
《物權法》推出近一年,成效仍有待驗證。然而,若不解決有法不依的現實,難免會有更多非法拆
遷,更多老百姓被逼走上維權的路。